查看原文
其他

2022.04封面报道 || “四园联动”让劳动教育真实发生

李建华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2023-08-28

导读

河南省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学校以校园、家园、社园、田园为主要场域,建构四园联动劳动教育,立德树人,主动育人,形成了劳动教育的价值链、实践场、课程谱、机制轴,实现了“真劳动、全时空、日常化、成合力”的劳动教育新样态。



全文共5427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中小学管理》唯一投稿邮箱: 
zxxgl@bjie.ac.cn


“当前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2020年7月,《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了当前劳动教育中的重点关切与努力方向,各地中小学校也进行了许多富有创新性的探索。但与此同时,有些地方仍然存在“虚劳动”“假劳动”的问题,碎片化、作秀化、表面化的盆景式劳动不时出现。


如何让中小学校的劳动教育落地生根?这就需要发挥田野式劳动体系化、真实化、深层化优势,让师生在真实情境中真劳动。河南省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学校自建校以来,即“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原文明”,走自然生长教育之路,办有温度有故事学校,逐渐形成了“校园、家园、社园、田园”(其中社园指以学校为圆心,距离学校半径最近、最能发挥育人作用的社会场域)四园联动的劳动教育价值链、实践场、课程谱、机制轴,打造劳动教育的主旋律、主阵地、主渠道、主干线,突出真劳动、全时空、日常化、成合力,以此实现灿烂理念向生动实践的转化。






以价值链为牵引,凸显劳动育人主旋律


相对于德智体美而言,劳动教育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与育人特点。劳动是劳动教育的手段,育人才是劳动教育的目的,劳动教育的主旋律一定是育人,而育人的主旋律在于价值体认。劳动教育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如何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新时代劳动教育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如何让学生真心实意热爱劳动?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们初步形成了四园联动劳动教育价值链。


1. 厘清劳动教育内涵


厘清劳动教育的内涵,即回答“用劳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个问题。首先,劳动教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核心目标,培养的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通过劳动教育让儿童逐渐愿劳动、会劳动、爱劳动,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劳动教育重点关注在劳动实践中使儿童获得锻炼,通过每周劳动生活安排表,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劳动,让儿童在亲历劳动的过程中低头弯腰、出力流汗,经受风吹日晒、天地洗礼。最后,社会主义劳动教育一定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为人民谋幸福的教育,要让儿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热爱劳动人民尤其是普通劳动者,增强与劳动人民的感情。


2. 明确劳动教育目标


结合我校“眼中有光、脸上有笑、心中有爱、脚下有力”四有儿童成长目标,我们将四园联动劳动教育目标归结为三个方面:以劳动培育理想,以劳动发展本领,以劳动历练担当。“以劳动培育理想”,即让儿童在劳动中学会尊重劳动者,逐渐认清生活的本质,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积极的理想信念,对未来充满期待。“以劳动发展本领”,即关注儿童劳动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儿童通过不断学习胜任劳动任务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学会设计方案、使用工具、分工合作、解决问题,并提升创造力。“以劳动历练担当”,即让儿童在劳动过程中学会与环境相处、与他人相处、与自己相处,明白任何成果都来之不易,更深刻地体会到劳动者的辛苦和社会进步的曲折,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以实践场为基础,夯实劳动育人主阵地


当前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的落地生根,需要“三个课堂”协同推进。第一课堂中,学生从丰富的故事和案例中学习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第二课堂中,学生通过实地参观、访谈调研、聆听讲座报告等形式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和普通劳动者;第三课堂中,学生通过实训、竞赛和实际操作等活动,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


为落实好上述“三个课堂”,我们将劳动教育的场域扩展,将校园、家园、社园、田园作为我校实施劳动教育的四大主要场域。其中校园是劳动教育实施的核心阵地,起主导作用;家园是劳动教育发生的重要地点,起基础作用;社园指向儿童现在与未来的生活场 景,起支持作用;田园是劳动教育实践的特别场域,起基地作用。此“四园”各有侧重又相互补充、彼此贯通、走向融合,通过创设真情实景,在劳动真正发生的地方开展劳动教育。场域,最终从与人的“场遇”,到实现对人的“场育”。


1. 校园:以自主管理涵养品性


学校通过划分班级清洁区、年级劳动区,设置校园义工岗、班级劳动委员,设立校园劳动日、劳动周,开设劳动夜校(面向寄宿学生),让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明确知道自己的劳动岗位职责,把做瑞德“银行管理员”、瑞德“快递小哥”、就餐值日生等当作引以为豪的事。为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校园劳动工作的落实、管理、评价等都由学生自主完成,他们制定出教室8个固定打扫点、劳动区双组轮流负责制等劳动管理办法,实现“校园劳动自治”。我校是“校园无保洁工”学校,日常清洁工作全部由学生完成。每天清晨,学生来到教室的第一件事不是捧起书本,而是拿起劳动工具打扫卫生,用劳动开启美好的一天。



2. 家园:以持之以恒培育习惯


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置了不同的家政项目,形成家政劳动作业清单,让劳动从校园走向家园,成为常态。同时,学校通过开设家长劳育课堂、制作电子化班级劳动作业本、制定《家校劳动教育手册》和发布“学生家务劳动作业包”,建立家校联动合作平台,让坚持成为习惯。例如:六年级一个从来没有做过饭的学生,从买菜到和面,亲自为妈妈做了一碗手擀面。当孩子将面条端到妈妈面前时,妈妈哭了,没想到昔日嗷嗷待哺的婴孩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少年。现在,学生周末在家不是懒洋洋地看电视,而是活泼泼地做家务。

3. 社园:以亲身体验发展素养


一直以来,我们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资源链接,与企业、工厂、社区和社会团体保持互动,通过多维度社会实践,增加儿童的劳动体验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岗位体验,获得职业启蒙;工厂参观,感受工匠精神;社区服务,培养奉献品格。在体验中,学生更加感受到生命的高贵正是源于劳动中的无私奉献。在我校学生成长“六个一”社会实践主题课程中,三年级同学要“经过一种爱”。五年来,我校连续开展“让城市在爱中醒来”主题活动,每年冬季的这一天,凌晨三点、零下三度,全体学生在活动当天分散到城市各个职业岗位,如地铁站、公交车调度站、早餐店、学校后厨等,了解我们所在城市如何在不同劳动者的辛勤工作中开启每一天的运转,从而更加尊重普通劳动人民,更加热爱脚下的土地。劳动是教育的密码,热爱是成长的钥匙。



4. 田园:以动手实践提升能力


我们建校初即建设了300亩的教育农场,后将农场更名为“田园校区”。依托田园校区内的少年农学院、家庭小菜园、每班“一亩田”,我们每年都会组织开镰日、耕种节、采摘周。每班“一亩田”伴随学生整个小学六年学习生涯,孩子们在其中学会种、养、收、食、储、卖。同时田园劳动教育课程围绕二十四节气,学生依照时令规律种下农作物(萝卜、油菜、小麦、蜜薯……),一年四季在田间,时时处处在劳动(见图1)。田园即课堂,种地即学习,种地就是种德,种地就是树人,种出的是儿童的美丽生活和教师的职业幸福。



 



以课程谱为阶梯,明确劳动育人主渠道


为使四园联动劳动教育内容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必须抓好课程主渠道、课堂主阵地。通过对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的梳理,我们形成了相对完整、合理、稳定的四园联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真正实现“人人都有劳动责任,时时都有劳动权利,处处都有劳动义务”。


1. 分年段科学制定劳动教育课程目标


基于我校“四有儿童”成长目标和“以劳动培育理想,以劳动发展本领,以劳动历练担当”的劳动教育目标,四园联动劳动教育课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小学低段、中段、高段三个级段,形成了更具体的年级段课程目标(见表1)。



2. 大主题设计劳动教育课程群


劳动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要把劳动落实为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就需要将劳动教育进行大主题设计。四园联动劳动教育课程围绕四园,取材生活,设置劳动教育主题课程群。如校园劳动设置“做好校园义工”“让卫生区美起来”等主题;家园劳动设置“让厨房焕然一新”“来道拿手菜”等主题;社园劳动设置“学做志愿者”“环保我先行”等主题;田园劳动设置“一粒种子的旅行”“我为‘一亩田’代言”等主题。在大主题基础上,学校根据年级分层,以“必修+活动”的课时组合,将学生每周在校园、家园、社园、田园的劳动时间做出课时划分,制定出每周全校劳动生活安排表(见表2)。

 


3. 探索分类分层的课程实施方式


我们仔细分析“四园”的特点和不同类型劳动的价值意义,以递进培育为总体设计思路,尝试根据儿童认知规律,遵循“少讲授、多探究、重实践”的原则,以基础型、拓展型和进阶型三类课型(见表3)为基础,分类分层实施。如在家园劳动教育中,针对劳动基础薄弱的学生,主要学习完成个人卫生清洁,旨在启蒙劳动意识,实现生活自理;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学生,主要开展拓展型家务劳动实践,通过和父母一起烹饪、打扫、清洗,掌握做家务的基本方法,旨在培养劳动习惯,实现生活自主;对劳动水平娴熟的学生,主要开展进阶型家庭劳动项目,旨在鼓励劳动创新,实现生活自立。

 

4. 将劳动教育评价融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我们把四园联动劳动教育评价融入学校“学分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见图2),将劳动课出勤、劳动实践活动参与、劳动作品或产品展示纳入“基础学分”;将劳动技能竞赛、有相对成体系的劳动成果集结纳入“绩点学分”;将劳动成果获奖和劳动重大突破纳入“奖励学分”。同时,学校基于每班“一亩田”的产量、销售额等指标,定期为班集体颁发“劳动光荣班”“劳动崇高班”“劳动伟大班”和“劳动美丽班”等奖牌。此外,劳动学分突出的学生个人还会获得专门的“劳动奖章”。


 



以机制轴为保障,完善劳动育人主干线


劳动教育要打破盆景式劳动的弊端,发挥田野式劳动教育的优势,就要不断完善劳动教育机制,用真做实干巩固“主干线”,发挥“主动力”。艾瑞德学校在推进四园联动劳动教育中形成了“价值共识-整体统筹-问题切入-融通渗透-激励牵引”机制,通过教育与管理的有机融通使得“联动”真正化为“心动”,成为“行动”。


1. 价值共识,确立劳动教育目标


我们建立了劳动文化共识与价值体系,使师生、家长理解四园联动劳动教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提高其参与的主动性。如确立“会劳动、会游泳、会演讲、会写作、会旅行、会一门乐器”的六会儿童培养目标,将“会劳动”放在培养目标的首位。在教师培养中,提出将“研、读、写、讲、种”作为教师成长五件套,把“识、读、写、讲、种”作为学生成长五件套,特别将“种”放入其中,充分彰显我们对教师和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视。


2. 整体统筹,完善劳动教育管理


我们重视劳动教育的整体统筹。首先,构建牵引推动的组织架构,校长室引领方向,学校劳动教育重大项目组规划一揽子方案,教学部门具体落实,行政后勤部门保障支持,彼此合理分工、明确责任,保障劳动教育有序有效实施。其次,建立有效的劳动教育运行机制,以问题驱动、顶层设计、专家引领保证运行,以课表编排、课时划分、场域保障、人员联动、后勤支持、学分评价等贯穿管理,以同行交流互鉴验证教育成效,形成自上而下愿景引领、自下而上实践反馈的双向互动管理模式。


3. 问题切入,明晰劳动教育方向


学校每学年会向学生、教师和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对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进行调查,其中包括“你喜欢学校的劳动课吗?”“你本学期新掌握的劳动本领有哪些?”等内容。问卷调查的结果反馈为学校具体实施劳动教育提供了明确方向。


4. 融通渗透,拓宽劳动教育通道


四园联动劳动教育重视劳育与德智体美四育及学科间的融通渗透,一方面在学科间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另一方面主动寻找劳动教育与各学科间的融合点。学校通过融合教研,打破“唯劳动研劳动”的局限,在各学科教研中渗透劳动教育,同时在劳动教育教研中渗透学科教育,使各行各业从业者皆可成为劳动教育资源,从而进一步盘活劳动教育与学科之间、与其他四育之间的融合机制。


5. 激励牵引,提升劳动教育品质


我们建立考核激励制度,对为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工优先推荐评选为全校“瑞德教师”,对有劳动教育课题立项、文章发表的教师在学期末教职工大会颁发“劳有所获”奖章,以此督促教职员工高度重视并积极践行四园联动劳动教育。


四园联动劳动教育的实践,让我们体会到四园即生活,联动即创造,劳动即成长,儿童即未来,教育即美好。四园联动,让劳动教育站在儿童生命成长的最前排,敢于作为,自成格局,趋向成熟。相信在这样的“主动”中,我们会逐渐看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气质、新气派、新气象。



(本文作者系河南省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学校校长)

 

相关文章推荐↓

李建华 | 提升中层领导力:架起学校管理的“四梁八柱”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2年第4期 · 封面

文章编辑:崔若峰

微信编辑:杨晓梦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注册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什坊街2号
办公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56号
邮      编:100120
网      址:www.zxxgl.com
投稿邮箱:zxxgl@bjie.ac.cn;请勿一稿多投!
邮件主题:姓名一手机号一栏目一文章主题一单位名
稿件查询:010-82089176
邮发代号:82-372(国内) M4238(国际)
                ISSN 1002-2384(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CN11-2545/G4(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